“闲暇定终身”:下班后的时间里,藏着你的前途

喵小鱼 01月09日 职场攻略      职场成长驿站

网络发展日渐迅猛,市场动态变化万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许多这样的观点: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


但很多人思考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己能干啥,也不知道从何开始,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自我提升了。所以,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就是,下班后的黄金时间应该干点啥?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职场上赋能。

 


内化信息


我们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一篇公众号文章,可能是一则报道,可能是一个灵感,可能是一次交谈……它们往往会给你一些启发,或者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指导。


这些信息,错过了的话,非常可惜。当你需要的时候,也许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但如果仅仅是读过一遍,抛诸脑后,或者只是存起来,告诉自己「有空再读」,其实跟错过是一样的:它并没有真正被你消化。你只是在心理上「知道」了这个信息,并没有能真正去记住、理解、运用它。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信息流」这个概念。什么是信息流?就是对于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对它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处理,直到将它妥善地「嵌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之中,彻底地「为我所用」为止。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行动是什么?就是在充分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运用,在运用中巩固。


我的建议是: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对当天获取到的信息、学到的新知,通过实践,进行内化。


如果读到了一篇行业分析的文章,觉得很棒,那是否可以参考文章里面的方法和角度,来分析自己所处的行业?如果读到了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那是否可以借鉴文章里面的方法,尝试运用在这一周里面?如果学到了一个Excel的小技能,是否可以实际跑一下数据?如果学到了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比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是否可以将它与自己的知识网络联系起来,写一篇小短文?


这些,都是通过「行动」,将这些信息内化的方式。


只有通过实践,用多角度、多视角去审视这个信息点,榨取它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吸收利用。



深度社交


找一些比自己厉害的人或者互补的人——深度社交。如果你能结交到某一句话,某个思路都能让你思考一个月的那种牛人——完美。

 

如果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接触和链接到这样的朋友。那么提升自己,给自己多贴标签,让你成为别人需要的人,这样就产生了初步链接,混个脸熟,慢慢通过价值观和品格的沉淀成为朋友。

 

未来的职场,人脉是硬通货,人脉是职场黑马。有时间刷手机,为眼球经济做贡献,不如开展深度社交,见面永远比网络联系来的更直接、有效。

 


留白/阅读/思考


给自己一些思考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回顾一天的收获和不足。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改进的?有哪些部分是自己觉得特别棒的?及时给自己点赞。最近大师们都在提倡冥想,这个和留白/思考差不多吧。

 

今天,你还年轻,记录是写作的开始,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日记进行记录,随着时间的沉淀也是一笔宝贵财富。

 


拥有骨灰级爱好


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结合现在比较火的《全新思维》这本书里谈的未来必胜的六种能力——设计感、讲故事、整合、共情、玩乐、意义感。即:特有品位、会讲故事、整合跨界、理解别人、超级会玩、追寻意义。人到中年,成家立业后,不愁吃喝的时候,工作已经很难给你带来刺激和愉悦。

 

趁着年轻,为自己培养一些深度爱好,无论是开拓你的第二职业,辅助你的第一职业发展,还是在你老了找点乐趣,或者说拓展人脉,打造自己的独特标签,都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爱好不在多,而在于精深。可以培养的爱好:演讲、游泳、写作、阅读、跑步、吉他、听音乐会、瑜伽、画画、相声、插画、书法、播音、唱歌......

 

有菜鸟级的爱好的人太多了,没有决胜的力量,要培养至少一个骨灰级爱好,结合自己的擅长之处坚持下来,这将会是你寂寞的良药,与人交往的谈资,你的标签,你的特色,你结实牛逼的必杀技。

 

很多人到了中年,什么也不喜欢,什么特长都没有 ,什么爱好都没有......如果工作和生活没有给予TA足够的价值感,整个人真的是犹如行尸走肉。


所以,看完小编的推荐,还在觉得下班后的时间短暂且无聊吗?充分利用起来吧,让自己“电力十足”,状态时刻在线!



END
有用

相关推荐

  • 面对这个浮躁的世界,焦虑的人间。今天你看老同学做APP融资千万,于是想去学代码。明天看同事做微商月入十万,你也想入伙。后天听说区块链是未来,你就去炒币。但从没有真正的问过自己: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天赋兴趣是什么?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随大流,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3043人阅读
  •    2010年吴冠中作古,陈丹青发表了一篇文章纪念老先生,文中他说:“现在美术界这样子说话的老人,大概不会有了。”  吴老先生常常语惊四座,谁的情面都不给。在《南方都市报》的专访中,他说: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因为他对美完全不理解。  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谈
    2225人阅读
  • 人生中的许多痛苦,其实是由于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意愿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与不协调所导致。大部分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更令人不解的人,我们很多人似乎从未想过要去探究自己的心灵这个问题。当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当对生活的目标陷入迷惘,当感觉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的时候,他们只会去想如何去做
    4321人阅读
  • 这世界上,有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梦寐以求去追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能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明白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把还能坚持做下去的,坚持下去。事情做的得心应手,越来越获得成就感后,就会从外在的推动变成内在的源动力了。这是人生的排除法。只是选项多了,排除法也许很久很久才能找到最终的你
    2894人阅读
  • 小简想起了以前面试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内部人介绍来面试。应聘公司的售后工程师岗位。他30岁,中专毕业,已婚。他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他在面试的过程中表现有多优秀,而是他过往的经历,实在是令我咋舌。从简历和他的口中得知,他18岁出来工作,至今已换了11份工作。可谓是1年1换。刚毕业的时
    492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