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但我会努力学!”,这是很多大学应届生找工作面试时都会说的一句话。也许有人会说,我本来就没什么工作经历,这样回答可以表明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不可以?愿意学习是件好事,企业也喜欢好学上进的员工,但光有热情和想法肯定是不够的。为什么呢?
无论是面试中还是工作中,很多新人都秉承“我是来学习的”的想法。你心里可以这样想,事实上也要学,但嘴上千万别这么说。
邻居小伟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四学生,他和我说上周的面试的经历:等候面试1个小时,面试只用5分钟就被拒绝了。出门反思,从面试中说,“我还是要多学习,毕竟才出来......”面试官的表情就发生了微妙变化,最后面试官说,“我们还是希望有经验的员工。”面试结束,小伟很生气,“需要有经验的为什么叫我来啊?我明明是应届生。”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你在面试和职场上提到“学习”二字时,相信不少人都会像面试小伟的面试官一样脸色突变。
简单地说,公司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培养一位员工,而且还要手把手去教。
企业需要有相关经验的员工,这样能更快给企业带来价值,无可厚非,毕竟企业不是学校。你真诚地表达了学习意愿,面试官也会真诚地拒绝。面试中,不要说“我可以学“,而要从个人能力角度出发:
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曾经自学.....
我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通常来说我两个月就可以适应新环境
我对新领域可以快速熟悉......之前我接触过 ......
当你入职后你才会发现,想要学习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向同事请教问题:
1)同事也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即是说也只是大概说个过程或者结果,具体要怎么做,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2)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些岗位性质问题,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果教会了你,无疑就是自己培养了一个自己的对手。
向领导请教问题:
1)我是花钱过来让你完成你的本职工作的,这里是公司而不是学校。在学校学习是你给学校交学费,而工作是企业给你支付薪水。
2)自学往往也是一个员工的潜力体现,花同样的钱请同样的人,可能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而那个不一样的点往往就是员工的自学能力。
有些新人,你问他想学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还天天埋怨领导和同事不教你,思维不转变,到哪家公司都是浮皮潦草成为匆匆过客。父母可以围着你转,嘘寒问暖,企业可没有义务那么贴心。
入职后,一直把“我可以学”挂在嘴上,领导和同事自然把你划分到“小朋友”人群,而且对你的工作会不放心,毕竟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工作的。
举个例子:
小琳最近找了一个助理编辑小雪,小雪刚入职的时候就对小琳会说:“琳琳姐,我特崇拜你,我是来和你学东西的。”
小琳当时听了就有点不高兴,心里想:请你回来就是为了学习的吗?我这里又不是学校,而且还要给你倒贴学费。
作为助理编辑,首要职责就是排版。小雪嘴上说,我和你学习,但是学习能力并不强,排版天天出错。
小琳花了大量时间帮忙检查,两个人磨合了一个月,还是不行。
小琳和我说“我愿意让她学,但前提是你学习能力要强啊,我才愿意教啊。”小雪试用期没过,被劝退的时候还很不甘心地说,“我可以学的。”小琳说,“没有人有义务主动去教你,想要学习还需要能动性。”
尽管很多新人确实前期是要学习的,但企业更愿意录用和培养心智更成熟的新人,而不是只知道说我可以学的“小朋友”。请用行动代替想学习的口号。
职场新人破局的第一步,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要思考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能力,我的价值是什么;而不是我来学什么,大家教会我什么。
与其说自己是来学习的,不如换成我是来给企业创造价值的,pain or gain, 完全取决与你。
面试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紧,但千万别用“我不懂,但我会努力学”这句话的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愿望。因为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表达起来太苍白无力。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通过举证的方式,来说明自己如何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快速习得了某些知识或某项技能。通过这样的表达,来证明你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认知水平,这样才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你首先得努力提高自己的通用能力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