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毕业季,总会有无数学子在知乎上求问“学校不是985/211,难道我的简历真的没有优势了吗?”。并不是的,毕竟每年毕业生数量那么庞大,非985/211毕业的不也一样能找到好工作,至于工作有多好就看你个人努力而已。
名校光环影响大吗?
它让很多人“死”在了起跑线上。
虽然社会一直在淡化学历差异,但是学历鄙视链并没有消失,在找工作时,它依然是基本门槛。
有些二本学校的学生,即使在大学参加了非常牛的比赛和项目,简历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获奖经历,也抵不过招聘启事上的一条“非985/211不要”、“非一本学历不要”的硬门槛。
这让很多非重本的毕业生失去了很多机会,可是讲真,这种情况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很多人应该已经心里有数了吧?从师资配备到科研经费,名校的资源显然更多一些,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在此纠结徒添烦恼。
不是名校毕业生怎么办?
要么出彩要么厚积薄发!
作为应届求职者,在求职时面对这样的差异化对待,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优质学历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学历人才比例,换位思考一下,同样的表现同样的薪资,企业方做出这样的选择合情合理。
总有“英雄不问出处”的企业方,站在了同等竞争的起跑线上,只要足够出彩,在大学四年里学到了真本事,谁都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会,而事实上这样的企业也是校招会和各大招聘会上出现更多的存在。
自我定位清晰,能力认知清晰。关于能力,有的人认命,有的人拼命。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仅是从出生到毕业所积累的知识智慧,还包括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平衡“能力”和“预期”,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太大落差。
(图片来源于知乎)
面对“好学历”和“好岗位”冥冥之中的正相关,名校生应珍惜这一优享的光环,不要因为这一暂时的领先而疏忽了平日的努力。
所谓的双非生也不必气馁,面对心仪的岗位,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胆量,要有“厚积薄发”的黑马力量,也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锲而不舍的正能量。
竞争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起跑线差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补上去,进大厂并非是难事。有一定基础的起跑线,那更应该珍惜,别以为过了就能直接进大厂,能力差照样能被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