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浮躁的世界,焦虑的人间。今天你看老同学做APP融资千万,于是想去学代码。明天看同事做微商月入十万,你也想入伙。后天听说区块链是未来,你就去炒币。
但从没有真正的问过自己: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天赋兴趣是什么?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随大流,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因为在我们形成认知的学生时期,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但从没有人告诉我们:我的特长是什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清楚的认知自己,而不是跟别人比较。
考试成绩是学校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进入社会后,情况依然如此。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依旧单一的价值观,让我们只能通过复制别人的所谓成功来获得慰藉。却完全忽视定义你是谁的,是你的内在动能。
什么是内在动能?就是那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前段时间小简看了一部纪录片,叫「中国人的活法」。其中有一集小简印象特别深刻。讲一个叫孔龙震的卡车司机,热爱画画。
热爱到什么程度?宁愿自己出事故瘸腿变残疾,这样就可以不用开车专心画画了。
他1982年出生在河南省的普通农民家庭,小学就喜欢画画,所有课本都涂满了他各种奇思怪想的作品。2000年到厦门打工,开过出租车、中巴车、卡车。2005年经历卡车事故的生死瞬间,始坚定绘画之路。为了有充足时间画画,他将画板、画笔放在驾驶室,一有空闲时间就画一会儿。
孔龙震作品《不吉利的事》
经过10年的努力积累,2015年1月,孔龙震受邀参加在丹麦举办的“康纳国际艺术展”。他成为继徐悲鸿、齐白石和叶浅予后受邀参展的第4位中国人。
他说:我如果那次就死了,在别人口中就是说:“谁谁谁,卡车司机出了车祸,死了。”我不想那么死,我来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我就想到了我人生最初的梦想,我最适合做的是什么,我应该去做什么,就是去画画。
这让小简想起乔布斯在一次演讲里说过的话:
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要干些什么?”每当我连续好几天都回答说“没事做”的时候,我就知道必须做出改变了。提醒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每每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帮我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因为在此时,所有的外界期望、个人名誉和对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烟消云散。你没有理由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心法,找到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如果生命只剩一天,我们会选择跟亲人道别、留遗言什么的。
但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拉长到5年。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我5年后就会死掉,那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如果你能找到这么一件事,这就是你真正应该做的那件事。你不应该等到还有5年可活的时候再做,而是现在就做。
最后想说的是:别被周围看似有水平但实际只是小聪明的人迷惑,他们的格局上限非常低。那些小聪明能用个两三年,越往后就只能重复自己,没什么突破后就自然停止生长了。他们完全不值得你参考。
要怎样排除身边干扰,专注于自己内心?我自己的心法是把我的目标、格局定得足够高。比如查理·芒格、埃隆·马斯克,那些真正的设计师、艺术家,那些已经走过一条路或做出了伟大作品,人格得到过验证的人,才应该是我的目标。
当我知道一个人可以做到那样时,那些谁去了更好的公司;谁工资奖金比我多了;谁比我早结婚了;等等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没这么重要了。
这种近乎于无知无觉的天真,愚妄蛮横的血勇,毫无理由的相信,反而更能让我找到持续前行的理由和方向。
即使是从生存的功利角度出发,为了追趋势、抢时机,而逼自己去做那些不喜欢的事,也是一种更无助、低效和危险的活法。不如追随自己内心,找到那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一旦你找到了那件事,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他会变成时间的朋友。你最终得到的,也远比逼着自己去做那些不喜欢的事,要好的多。那趋势、机会不属于心急火燎的那帮人,是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的人。